NBA夏季联赛期间,多位专业球探在与开拓者随队记者丹尼·马朗(Danny Marang)的交流中指出,中国球员杨瀚森在进攻端面临适应挑战。马朗在参与同行迈克·里奇曼(Mike Richman)的播客节目时透露,多位球探认为杨瀚森尚不完全理解NBA当前的内线打法。
据悉,在现代NBA进攻体系中,内线球员在低位接球后若运球超过两次,极易遭遇包夹和抢断。球探们强调,这与二十年前内线球员可运球三至四次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。杨瀚森习惯多次转身和连续运球的进攻方式,在当前的联盟环境中显得较为低效。
马朗进一步解释,问题的核心并非技术或脚步能力——事实上杨瀚森在这方面表现尚可——而是比赛习惯和决策意识需尽快调整。有数据表明,上赛季NBA中锋在低位平均持球时间仅为1.7秒,超过此时限的进攻回合失误率上升至38%。这种高节奏、强对抗的特点要求内线球员必须快速出球或果断终结。
有趣的是,NBA近年来流行“二次运球法则”,即内线球员在背身单打时通常只允许运球两次便需做出下一步动作,这已成为衡量现代中锋适应性的隐性标准。随着国际球员不断涌入联盟,如何调整传统打法以适应美式篮球风格,已成为众多海外球员的共同课题。